提到百花之王,你第一個想到的是什么?
很多人都脫口而出“牡丹”。
作為我國特有的木本花卉,中國十大名花之一,牡丹雍容華貴,艷麗多姿,其“花中之王”的美名絕不是空穴來風。
古有詩人詠誦“落盡殘紅始吐芳,佳名喚作百花王”“唯有牡丹真國色,花開時節動京城”,今有唱遍大江南北,耳熟能詳的牡丹之歌“啊!牡丹,百花之中最鮮艷~”。
但你知道嗎?牡丹最初得名真不靠美貌,而是靠實力——根皮(丹皮)入藥。
從詩經愛情里走來的最美中藥材
牡丹第一次被提及,是以愛情信物出現在《詩經》中。
《詩經•鄭風•溱洧》有云:維士與女,伊其將謔,贈之以勺藥。鄭國上巳節,青年男女結伴到溱洧水邊游玩,相互談笑實屬歡樂,贈支芍藥表訴衷腸。
這里寫的是芍藥,為何說是牡丹呢?原來秦朝以前古人不分牡丹芍藥,將它們統稱為芍藥,或者是管牡丹叫木芍藥。鄭國上巳節一般在四月上旬,此時正是牡丹盛開的時候,所以,此處應當是牡丹。
詩經中的牡丹是愛情信物,醫書中的牡丹卻是藥用植物,這也是牡丹最早聞名于世的緣由。
秦漢《神農本草經》說道:牡丹,味辛,寒。安五臟,療癰瘡。一名鹿韭,一名鼠姑,生山谷。
牡丹以根皮入藥,即丹皮,是四十種大宗中藥材之一,主心、肝、腎經,具有清熱涼血、活血化瘀的作用。
從《神農本草經》到《傷寒雜病論》《本草綱目》再到《中華本草》等醫學典籍,據統計,至少有1300多個中藥方中含有丹皮。醫圣張仲景的大黃牡丹皮湯過去治療腸癰,現在還用來治療慢性闌尾炎。桂枝茯苓丸,現在也用來治療子宮肌瘤。
現代藥理證明丹皮還具有鎮靜、降血壓、抑菌、消炎等作用,正逐漸用于食品保健,美容護膚等領域。
跟著古代吃貨們學牡丹的花式吃法
《史記》中寫道“民以食為天”,咱中國飲食文化博大精深,這牡丹既然好看還能入藥,那吃起來肯定別有一番滋味。
相傳盛唐時期,武則天突發奇想,命人采集牡丹花朵,和米搗碎,蒸制成糕,就有了香糯可口的牡丹餅。
宋高宗皇后吳氏,喜歡拌牡丹花瓣做涼菜,偶爾想換個口味,就讓人把牡丹花瓣裹上面糊,放入油鍋一炸,外酥里嫩,面粉油香和著牡丹花清香,想想都覺得垂涎三尺。
明清時期,那牡丹吃法更是用上了十八般廚藝,勾芡、滑炒、清燉,牡丹湯、牡丹花露、牡丹炒肉等等。
宋代林洪《山家清供》一文曰:“憲圣喜清儉,不嗜殺。每令后苑(御廚房)進生菜,必釆牡丹瓣和之。或用微面裹,炸之以酥。
清朝《養小錄》餐芳譜中提到:牡丹花瓣,湯焯可,蜜浸可,肉汁燴亦可。
“入得廳堂,進得廚房”——鳳丹牡丹
市面上的牡丹數不勝數,大部分都是由野生牡丹雜交而來,鳳丹是最早的野生牡丹之一,花瓣多白色,夾雜粉紅,其根皮藥用在藥材界舉世聞名。
如今,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,鳳丹的油用價值也頗受人們青睞,可以說是入得了廳堂,進得了廚房。
·入得廳堂
說鳳丹上得了廳堂,據研究表明,鳳丹的花葉具有很高的藥用和妝用價值。
鳳丹花含有豐富的花青素、類黃酮、牡丹多糖等營養物質,具有美容養顏、養肝益血的功效,鳳丹全花和花蕊烘干制茶,是難得的滋補佳品,無論是待客還是自飲,都是極好的。
鳳丹花瓣蒸餾成牡丹純露和牡丹細胞液,還能沁潤補水,淡斑抗老,在護膚美容領域亦有一番作為。
鳳丹葉含有沒食子素、單寧酸、冷凝兒茶酚等營養物質,有抑菌抗炎、增強免疫、減少色素沉淀之效,可用于醫藥保健、美容護膚、日化行業等多項領域。
·進得廚房
鳳丹也是唯二可以榨油的牡丹。
用鳳丹籽榨取的牡丹籽油,據科學研究,含有42%以上的α-亞麻酸,老人食用可以調節血脂降三高,兒童食用能健腦明目強免疫,油酸、亞油酸、亞麻酸天然1:1:1.5的黃金脂肪酸比例,還能平衡脂肪酸攝入失衡,改善年輕人亞健康狀態。
讓國花牡丹造福于民,中資國業深耕牡丹產業十余年,自有21760畝有機鳳丹種植基地,是行業唯一一家獲得中歐美三方有機認證基地的企業,聚焦“美麗”與“健康”兩大發展方向,公司現已開發出涵蓋牡丹特色健康食品、牡丹養顏護膚品、牡丹文創品、牡丹提取原料等超30余款的牡丹產品體系,旗下的智健源牡丹籽油更是通過中歐美三方有機認證,深受消費者歡迎。
作為牡丹產業價值的創新者與引領者,中資國業將繼續優化牡丹產業鏈,推動牡丹產業升級,現位于陜西合陽·萬畝有機牡丹基地盛大開園中,歡迎有意向的合作方前來游玩觀光考察。